2024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其仔教授应邀在betway唯一官网中关村校区主楼240会议室作“如何测度新质生产力”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黄璐教授主持,学院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报告。
报告在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测度方法,并展示了最新的实证测度结果。报告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创新主导、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报告强调要从发展理念、构成要素、产业形态、宏观态势和发展动能五方面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新质生产力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契合我国国情并顺应时代要求,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在构成要素上,新质生产力要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跃升,要参与和引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从产业形态来看,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从宏观态势来看,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其最终的落脚点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度提升必须是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提升。在发展动能方面,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张其仔教授指出,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其测度应该要体现整体性和系统观,不能只聚焦在单一维度的测度。同时,在测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国家以及区域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水平,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这一通用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
最后,报告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展示了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多维评价结果。
本次学术报告引发了参与者的热烈讨论,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师生们的高度评价。报告以深入的理论剖析和丰富的数据支撑,深化了大家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认识,更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测度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实践。在随后的互动交流中,参会者纷纷表示,这场报告不仅内容新颖、系统全面,而且深刻独到,是一次极具价值的思想盛宴。